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老年人骨折可能导致活动受限、慢性疼痛、心理障碍、并发症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后果。
骨折后需长期卧床或固定患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风险显著升高。髋部骨折患者中约50%会永久丧失独立行走能力,日常生活如穿衣、如厕等需要他人协助。
骨折愈合不良可能引发持续性骨痛,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常见夜间痛和体位变换痛。疼痛可能诱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形成疼痛-抑郁恶性循环。
活动能力骤降易产生无用感,约30%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交隔离会加速认知功能衰退,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提升2-3倍。
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糖尿病患者骨折后感染风险增加5倍,褥疮发生率高达40%。
多重并发症导致反复住院,医疗支出增加3-5倍。骨质疏松患者二次骨折风险达86%,最终30%患者需要长期护理机构照护。
建议每日补充800IU维生素D和1200mg钙剂,选择太极、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使用防滑垫和扶手等适老化改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及时就医排查隐匿性骨折。康复期可采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心理干预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