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初步判断是否得了特应性皮炎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可通过观察皮肤症状、评估瘙痒程度、追溯过敏史、检查家族遗传倾向、对比典型发病部位进行初步判断。

1、观察皮肤症状:

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伴红斑、丘疹或渗出性皮损,慢性期可能出现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急性期皮损多呈对称分布,好发于肘窝、腘窝、面部等部位。婴幼儿常见面部和四肢伸侧受累,成人则以屈侧皮肤病变为主。

2、评估瘙痒程度:

持续性瘙痒是核心特征,夜间加重明显,搔抓后可能出现抓痕和继发感染。瘙痒程度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初步量化,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需警惕。部分患者伴随皮肤划痕症阳性反应。

3、追溯过敏史:

约80%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需回顾个人是否有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接触性过敏如镍、香料或季节性过敏史。婴幼儿期湿疹反复发作是重要线索。

4、检查家族遗传:

约60-70%患者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父母双方均有特应性体质时,子女患病风险达50-80%。询问一级亲属是否有湿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病史可辅助判断。

5、对比典型部位:

不同年龄阶段好发部位存在差异:婴儿期以头皮、面颊为主;儿童期常见手腕、脚踝皱褶处;成人期多累及颈部、眼周和手部。非典型部位如乳头、耳后出现湿疹样病变也具有提示意义。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无香料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记录可疑过敏原接触史。若出现持续性皮疹伴显著瘙痒、常规护理无效、影响生活质量或继发感染征象如脓疱、发热,建议及时至皮肤科进行血清IgE检测、斑贴试验等专业评估。合并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症状时需考虑多学科联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