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低血糖怎么办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低血糖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葡萄糖、调整降糖药物、监测血糖、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糖尿病人低血糖通常由降糖药物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立即进食15-20克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果汁、蜂蜜或糖果。避免高脂肪食物延缓糖分吸收,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未达标需重复补充。日常需规律进食,两餐间添加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

2、补充葡萄糖:

口服15克葡萄糖制剂起效最快,较普通糖类提升血糖更迅速。严重无法进食时可采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患者家属需掌握注射方法。随身携带葡萄糖凝胶或方糖以备应急,注意此类处理后仍需进食长效碳水化合物。

3、调整降糖药:

反复低血糖需就医评估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奈类瑞格列奈或胰岛素剂量。可能与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蓄积有关,表现为冷汗、手抖后出现意识模糊。医生可能调整为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等低风险药物。

4、血糖监测:

加强空腹及餐前血糖检测,尤其夜间3点易发Somogyi现象。动态血糖仪能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即需干预。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诱因与症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5、就医处理:

出现定向力障碍、抽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送医,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排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病变等继发因素,影像学检查排除胰岛素瘤可能。住院期间进行72小时空腹试验明确病因,调整基础-餐时胰岛素比例。

糖尿病患者应制定个性化血糖控制目标,老年或病程长者适当放宽标准。运动前检测血糖并携带碳水补给,避免酒精干扰肝糖原分解。学习识别心慌、头晕等预警症状,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家属需知晓急救流程,家中常备血糖仪和应急食品。长期频繁低血糖可能增加认知障碍风险,需内分泌科系统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