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成人血管瘤可能由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激素水平变化、局部创伤刺激、遗传因素及肝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部分成人血管瘤与胎儿期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出生时可能未被发现,随年龄增长逐渐显现。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常见于皮肤或内脏器官,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妊娠期或长期服用雌激素药物可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导致获得性血管瘤。此类血管瘤多表现为樱桃状毛细血管瘤,常见于躯干部位,绝经后或停药后部分可自行消退。
皮肤反复摩擦、外伤或紫外线照射可能诱发血管增生,形成创伤性血管瘤。好发于手部、面部等暴露部位,可通过脉冲染料激光或冷冻治疗改善外观。
家族性血管瘤综合征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与ENG、ACVRL1基因突变相关。此类患者常伴鼻出血、内脏血管畸形,需基因检测确诊,必要时行栓塞治疗。
肝硬化患者因雌激素灭活减少可能导致肝血管瘤增大,此类血管瘤直径超过5cm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需通过超声造影鉴别肝癌,严重者需介入栓塞或射频消融治疗。
成人血管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瘤体破裂,定期监测瘤体变化。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血管弹性,限制酒精摄入。皮肤血管瘤需做好防晒,内脏血管瘤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或CT。出现突然增大、疼痛或出血症状需立即就诊,根据病理类型选择硬化剂注射如聚桂醇、靶向药物如普萘洛尔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