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消炎镇痛药物、降尿酸药物、关节护理、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痛风通常由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遗传因素、肥胖、饮酒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限制酒精摄入尤其啤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期可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糖皮质激素缓解关节肿痛。这些药物需短期使用控制症状,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胃肠道副作用或依赖性。
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需长期服用维持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用药期间每3-6个月监测肝肾功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降尿酸治疗至少持续6-12个月,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
急性期抬高患肢减少活动,发作间期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受凉或外伤,穿着宽松鞋袜减轻足部压力。出现痛风石破溃需专业清创处理,严重关节畸形需考虑手术矫正。
每3个月检测血尿酸值评估治疗效果,每年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排除肾结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突发关节红肿热痛时需复查尿酸水平调整用药方案。
痛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低嘌呤饮食建议选择脱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等安全食材,适量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可减少关节负担。每日记录饮食和症状变化,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发作频率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