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可通过药物控制、饮食调节、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但需长期管理预防复发。痛风通常由尿酸代谢异常、遗传因素、高嘌呤饮食、肥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原发性痛风多与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过多有关。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炎症,表现为突发关节红肿热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秋水仙碱可缓解急性发作,别嘌醇可抑制尿酸生成。
约30%患者有家族史,SLC2A9等基因突变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这类患者需更严格监测血尿酸水平,可能需终身服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维持治疗。
短期内大量摄入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可使血尿酸骤升。急性期需严格限制嘌呤摄入,缓解期每日嘌呤摄入控制在150mg以下,避免啤酒、含糖饮料等促尿酸合成食物。
内脏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抵抗,抑制尿酸排泄。通过减重5%-10%可显著降低血尿酸,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低脂高纤维饮食。
慢性肾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继发尿酸升高。这类患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加重痛风,可替换为氯沙坦等兼具降尿酸作用的药物。
痛风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首次发作后5年复发率约50%。长期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可减少晶体沉积,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低脂乳制品、樱桃等食物有助于尿酸排泄,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代谢。关节持续疼痛或出现痛风石时需风湿科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