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三叉神经痛主要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为单侧面部突发性剧痛,疼痛范围涵盖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支配区域包括前额、上眼睑及鼻背。该区域疼痛常被误认为偏头痛或青光眼,典型表现为前额闪电样刺痛,可能因触摸、寒冷刺激或咀嚼动作诱发。患者需通过MRI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可缓解神经异常放电。
第二支上颌支支配区涵盖颧部、鼻翼、上唇及上排牙齿。疼痛多从鼻翼放射至颧弓,易与鼻窦炎混淆。发作时患者常不敢洗脸、刷牙,伴随同侧流泪或鼻黏膜充血。微血管减压术或伽玛刀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的顽固性病例。
第三支下颌支影响下唇、下颌及舌前2/3区域。疼痛易被误认为牙髓炎,特点是说话、吞咽时触发刀割样痛。临床需与舌咽神经痛鉴别,苯妥英钠联合加巴喷丁可作为一线用药方案。
约60%患者存在特定触发点,常见于口角、鼻唇沟等皮肤黏膜交界处。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链式反应,这与三叉神经节脱髓鞘病变相关。局部注射肉毒素或射频热凝术可针对性阻断痛觉传导。
5%-8%病例表现为双侧交替疼痛,需警惕多发性硬化等系统性疾病。这类患者疼痛阈值普遍降低,伴随痛觉超敏现象。普瑞巴林联合阿米替林可改善中枢敏化状态。
三叉神经痛急性期需避免辛辣食物及冷风刺激,选择软质饮食减少咀嚼动作。恢复期可进行面部肌肉放松训练,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当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视力改变、面部麻木时,需立即就诊神经外科排查肿瘤或血管畸形。维生素B12和α-硫辛酸可作为神经营养支持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