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尿酸不高也可能发生痛风,主要与尿酸结晶沉积、关节局部因素、代谢异常、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有关。1、尿酸结晶沉积:痛风发作直接原因是关节内尿酸钠结晶引发炎症反应。血尿酸正常时,关节液pH值降低或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尿酸析出结晶,尤其在已有痛风史的患者中更易发生。2、关节局部因素:创伤或过度使用关节会导致组织损伤,释放促炎物质促进尿酸结晶沉积。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假性痛风,症状与痛风相似但由焦磷酸钙结晶引起。3、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常伴尿酸排泄障碍,即使血尿酸未超标,肾脏排泄减少仍可导致关节尿酸积聚。这类患者多合并肥胖、高血压等代谢问题。4、药物影响: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会抑制尿酸排泄,阿司匹林小剂量使用同样影响排泄功能。某些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可能改变尿酸代谢,导致局部尿酸浓度升高。5、遗传因素:约10%痛风患者存在URAT1或GLUT9等尿酸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功能异常。这类患者血尿酸可能处于正常高值但已满足结晶条件。控制痛风需综合管理: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摄入,避免酒精尤其啤酒。规律进行游泳、骑车等低冲击运动,肥胖者需减重5%-10%。急性发作时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慢性期可考虑别嘌醇或非布司他降尿酸。建议每3-6个月监测血尿酸及肾功能,关节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尿酸盐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