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急性发作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方式快速止痛,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紊乱、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缓解疼痛和炎症。秋水仙碱适用于48小时内发作的患者,需警惕腹泻等副作用。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用于单关节严重肿胀。
发作24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但需避免皮肤冻伤。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可减轻水肿。
禁食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高嘌呤食物,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可饮用苏打水碱化尿液。急性期选择鸡蛋、低脂牛奶、绿叶蔬菜等低嘌呤饮食。
发作期间避免行走负重,使用拐杖分担压力。穿戴宽松鞋袜防止摩擦,夜间用支架固定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再逐步恢复活动,防止二次损伤。
急性期缓解2周后开始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需持续监测血尿酸水平。可能与遗传因素、肾功能异常有关,常伴关节畸形、痛风石形成。长期控制尿酸低于360μmol/L可减少复发。
痛风患者需终身控制每日嘌呤摄入量低于150mg,建议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定期检测血尿酸和肾功能,突发剧烈关节痛伴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冬季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外伤诱发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