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脚后跟疼痛可能是痛风的表现,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关节炎等。痛风性疼痛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红肿热痛,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但也可发生在足跟部位。
痛风发作时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炎症反应,足跟部痛风相对少见但可能发生。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剧痛伴皮肤发红发热,血尿酸检测值常超过420μmol/L。急性期需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缓解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
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点的慢性劳损是足跟痛最常见原因,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期站立、肥胖或足弓异常有关。治疗包括足底拉伸训练、穿戴足弓支撑鞋垫、局部冲击波治疗,严重者可进行局部封闭注射。
跟骨下缘骨质增生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疼痛,X线片可见骨性突起。疼痛程度与骨刺大小不成正比,肥胖者和老年人多发。建议减轻体重、更换缓冲性好的鞋子,顽固性疼痛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或关节镜微创手术切除骨刺。
跟腱炎或跟骨滑囊炎常见于跑步、跳跃等运动后,表现为跟腱附着点压痛和活动痛。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慢性期进行离心性跟腱拉伸训练,必要时使用超声波等物理治疗。
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也可累及足跟,多伴有指甲病变、腰背痛等其他症状。需通过MRI检查评估跟骨骨髓水肿情况,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剂。
建议记录疼痛发作特点:痛风多为突发性剧痛伴红肿,足底筋膜炎疼痛具有晨重暮轻特征。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避免过量摄入果糖饮料。选择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拉伸小腿三头肌。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关节变形,应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或骨科,通过血尿酸检测、超声或双能CT明确诊断。体重超标者建议通过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减重,减轻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