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需综合考虑病理类型、PD-L1表达水平、基因突变状态、全身状况及治疗史等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免疫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尤其是PD-L1高表达≥50%的晚期患者。小细胞肺癌SCLC仅在三线治疗中部分适用,疗效有限。鳞癌与非鳞癌对免疫治疗的响应差异显著,需通过活检明确病理分型。
PD-L1检测是筛选标准,但部分低表达患者仍可能获益。肿瘤突变负荷TMB和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可作为补充指标。EGFR/ALK阳性患者优先选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能增加超进展风险。
III期不可切除NSCLC在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是标准方案。IV期患者需评估转移负荷,多发脑转移或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仅限特定高风险人群。
PS评分≥2分或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的患者需谨慎。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可能无法耐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既往接受过器官移植者禁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既往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免疫治疗。但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者需警惕联合治疗的毒性叠加。放疗后可能出现远隔效应,但放射性肺炎患者需延迟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前需完善PD-L1检测、CT/MRI评估、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功能筛查。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豆制品配合适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出现免疫相关肺炎需立即暂停治疗并接受激素冲击,结肠炎患者需禁食后逐步过渡至低纤维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警惕迟发性不良反应。存在治疗禁忌时可考虑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或参加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