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主要发生部位包括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及更远端细支气管。
起源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约占肺癌的60%-70%。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多属此类,肿瘤常向管腔内生长形成阻塞性病变,早期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发生于段支气管以远部位,约占肺癌的30%-40%。腺癌多见,病灶多呈孤立性结节,早期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起源于终末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表现为多发性病灶弥漫分布。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属于此类型,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
少数病例可起源于气管隆突或更远端小气道。这类肿瘤可能分泌异位激素,导致副肿瘤综合征,临床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诊断。
不同起源部位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中央型多见鳞癌,周围型以腺癌为主,小细胞癌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黏膜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预防肺癌需戒烟并减少二手烟暴露,避免职业性致癌物接触,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低剂量CT筛查。确诊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切除、靶向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术后呼吸功能训练可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