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耐量试验通过后仍可能患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潜在代谢异常、胰腺功能衰退等因素有关。
糖耐量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时,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长期可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这类人群需通过增加有氧运动、控制精制碳水摄入改善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即使糖耐量正常,患病风险仍高于普通人群3-5倍。可能与TCF7L2、KCNJ11等基因变异有关,建议每年筛查糖化血红蛋白并保持体重指数<24。
糖耐量恢复后若持续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每日热量摄入超标500千卡可使糖尿病风险增加40%。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疾病患者糖耐量可能暂时正常,但伴随的慢性炎症反应会持续损伤胰岛功能。这类人群需同时控制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
年龄增长导致的β细胞数量每年减少1%,糖耐量正常者65岁后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上升。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2年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尤其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时。
保持均衡饮食需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以下,优先选择燕麦、藜麦等低GI主食;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可提升肌肉葡萄糖摄取能力;定期监测除空腹血糖外的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多饮多尿、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