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烂脚前兆可能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反复感染、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引起,早期识别可通过观察足部感觉异常、皮肤变化、疼痛特点、温度感知下降、伤口愈合延迟等表现。
足部麻木、刺痛或蚁走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损伤有关。患者可能对轻微外伤无感知,需每日检查足底是否出现水泡或擦伤。建议穿着透气棉袜与合脚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
足跟皲裂、趾间浸渍或局部干燥脱屑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汗腺分泌异常导致皮肤屏障破坏。这类改变可能伴随真菌感染风险增加,需使用尿素软膏保湿,避免用锐器修剪硬茧。
静息痛或夜间灼痛提示缺血性神经病变进展,血管狭窄导致组织缺氧。疼痛可能从足趾向近端放射,抬高下肢时加重。此时需排查下肢动脉彩超,严格控制血压血脂。
无法辨别水温冷热易造成烫伤,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相关。洗脚前需用手肘测试水温,冬季避免使用电热毯直接接触足部。合并血管病变者可能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微小伤口持续两周未愈提示微循环障碍,高血糖环境抑制白细胞功能。常见于足底压力点处,可能快速进展为溃疡。需立即就医进行创面清创,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用镜子检查足底,选择浅色袜子便于发现渗液。控制血糖在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范围,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爬山、跳绳等高冲击活动。出现足部红肿、发热或恶臭分泌物时需24小时内就诊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