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化疗需根据病理分期、分子分型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常见干预方式包括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营养支持等。非小细胞肺癌术后IB期以上或存在高危因素者通常需化疗,小细胞肺癌术后普遍需辅助化疗。
术后病理分期是化疗决策的核心依据。IA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90%通常无需化疗;IB期伴有高危因素如低分化、脉管癌栓需考虑辅助化疗;II-III期患者推荐含铂双药方案4-6周期,常用药物包括培美曲塞非鳞癌、吉西他滨、顺铂等。
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术后检测到基因突变可优先选择靶向治疗替代化疗。如EGFR突变者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ALK阳性患者采用阿来替尼,但III期患者仍可能需联合化疗。
小细胞肺癌术后无论分期均需化疗联合放疗,标准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多采用吉西他滨+顺铂,腺癌倾向培美曲塞+卡铂方案,需警惕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ECOG评分≥2分或存在严重合并症患者需谨慎化疗。老年患者可采用单药化疗或减量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建议延续原方案。化疗期间需监测白细胞、肝肾功能等指标。
PD-L1高表达者可能受益于免疫辅助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局部进展患者可考虑放疗同步化疗,骨转移需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期间建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营养补充。
术后化疗决策需多学科团队讨论制定,患者应保持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g/kg体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150分钟快走,定期复查胸部CT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咳嗽、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复查PET-CT排除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