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二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直接遗传疾病,其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易感性、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二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患病风险增加2-4倍,双方患病时风险可达5倍。目前已发现TCF7L2、PPARG等50余个相关基因位点,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或作用效率。
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长期摄入超过每日1800-2000千卡的热量可能诱发代谢异常。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会使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30%-40%,久坐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时,胰岛素抵抗发生率提高3倍,体重每增加1kg患病风险上升4.5%。
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需分泌更多胰岛素代偿,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底物磷酸化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15μU/mL,常伴随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
长期高负荷工作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加速,每年功能下降约4%。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普遍存在餐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现象,与AMY2B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存在关联。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保持BMI<24并增加抗阻训练。每日膳食纤维摄入应达30g以上,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等。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者6.1-7.0mmol/L,早期使用二甲双胍可降低31%的进展风险,但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