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与脑梗死的区别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与脑梗死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临床可互换使用。

1、术语差异:

脑梗塞强调血管阻塞的病理过程,多用于影像学描述;脑梗死侧重组织坏死的最终结果,常见于临床诊断。两者本质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发病机制:

脑梗塞多由颈动脉斑块脱落引发栓塞,脑梗死可能包含心源性栓塞等因素。典型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CT显示低密度病灶。控制血压、服用阿托伐他汀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3、影像学特征:

急性期CT可见脑梗塞区域呈模糊低密度影,24小时后MRI-DWI序列能清晰显示脑梗死范围。大面积梗死可能需去骨瓣减压术,腔隙性梗死以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为主。

4、临床处理:

4.5小时内可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超过时间窗则采用依达拉奉脑保护治疗。康复期需进行步态训练和吞咽功能锻炼,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5、预后差异:

脑梗塞早期再通可避免梗死灶扩大,完全性脑梗死预后较差。房颤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复发,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应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睡眠保持7-8小时。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血脂四项。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管痉挛,夏季防止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