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管理、代谢手术等方式控制,但完全康复概率极低。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遗传因素、肥胖、自身免疫破坏等原因引起。
饮食控制需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体重减轻5%-10%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SGLT-2抑制剂促进尿糖排泄。药物治疗需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血糖变化调整方案。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可发现血糖波动规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目标需个体化设定,避免低血糖事件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每年眼底检查,糖尿病肾病需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异常,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死亡原因。
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可使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术后需终身营养监测。手术适应证包括BMI≥32.5kg/m²且血糖控制不佳者。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传导检查。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视力模糊或伤口不愈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