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主要观察血尿酸水平、关节液分析、影像学特征等指标。
空腹血尿酸>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提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诊断依据。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能正常,需在发作缓解后复查。持续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针状尿酸盐结晶可确诊。该方法特异性达100%,但属于有创检查。关节液白细胞计数通常>2000/μL,需排除感染性关节炎。
可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沉积,敏感度达90%以上。能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痛风石,量化尿酸盐负荷。对非典型部位脊柱、髋关节痛风诊断价值显著,但费用较高。
高频超声可见双轨征尿酸盐沉积于软骨表面或痛风石。对第一跖趾关节等浅表关节敏感度高,具有无创、可重复性优势。动态监测可用于评估降尿酸治疗效果。
晚期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但早期无特异性改变。主要用于鉴别其他关节炎或评估关节损伤程度。典型表现为非对称性偏心性骨质侵蚀伴边缘硬化。
诊断需结合典型急性关节炎发作史如夜间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与实验室指标。建议低嘌呤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缓解期需长期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60μmol/L无痛风石或<300μmol/L有痛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