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疼痛怎么办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疼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同时需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痛风发作通常由尿酸结晶沉积、高嘌呤饮食、饮酒、肥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缓解:

急性期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减轻炎症反应,秋水仙碱能特异性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适用于顽固性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避免长期使用。

2、局部处理:

发作时抬高患肢减少肿胀,关节处可冰敷15-20分钟缓解疼痛。避免热敷或按摩加重炎症,穿戴宽松鞋袜减少摩擦,使用拐杖分担承重关节压力。

3、饮食控制:

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浓肉汤、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150mg以下。增加低脂乳制品、樱桃、柠檬等碱性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4、诱因管理:

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需戒除啤酒、白酒等含酒精饮品。肥胖者通过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减重,但急性期应暂停运动。避免突然受凉、剧烈运动诱发结晶脱落。

5、长期降尿酸:

慢性期需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药物,或苯溴马隆促进排泄。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μmol/L,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合并肾结石者慎用促排药。

痛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诱发代谢紊乱。建议选择苏打水、淡茶替代含糖饮料,每周摄入300g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适度进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发作间歇期可逐步恢复运动量。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出现痛风石,需风湿免疫科系统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