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肾有什么影响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调节、饮食管理、药物治疗、透析或肾移植等方式干预。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血脂异常、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高血糖损害:

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结构损伤,引发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控制血糖是核心干预措施,日常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药物可选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

2、高血压加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表现为夜尿增多和血肌酐升高。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药物首选ACEI类如贝那普利或ARB类如缬沙坦,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和尿酸升高可促进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和乏力。调节代谢需低脂饮食配合运动,药物可选阿托伐他汀或非布司他,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4、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会加剧肾间质纤维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补充α-硫辛酸等抗氧化剂可能有助缓解,需避免感染等炎症诱因。

5、终末期病变:

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表现为严重贫血和尿毒症症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是最终选择,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入此阶段。

糖尿病患者需每年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采取低蛋白饮食每日0.8g/kg体重并限制钾磷摄入,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出现持续泡沫尿或血肌酐异常升高时需立即肾内科就诊,晚期患者需配合贫血纠正和钙磷代谢调节等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