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颈椎病与脑梗塞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措施上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后者为脑血管意外事件。
颈椎病主要由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机械压迫引起,长期低头劳作或颈部外伤是常见诱因。脑梗塞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显著增加风险。
颈椎病症状局限在头颈部,表现为颈肩痛伴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严重时出现行走不稳但无意识障碍。脑梗塞起病急骤,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面瘫、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可能伴随昏迷等全脑症状。
颈椎病依赖颈椎X线、CT或MRI显示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结构异常。脑梗塞需通过脑部CT排除出血后,MRI-DWI序列可早期显示脑组织缺血病灶,血管造影能明确责任血管。
颈椎病轻症采用颈椎牵引、洛索洛芬钠等药物缓解疼痛,重症需椎间盘切除或椎管减压手术。脑梗塞急性期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二级预防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
颈椎病经规范治疗多能控制症状,但易反复发作。脑梗塞后遗症常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约30%患者会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系统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预防方面,颈椎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推荐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脑梗塞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地中海饮食配合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出现肢体无力等警报症状时,两类疾病均需立即至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