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急性盆腔炎可能由细菌上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是主要诱因。常见致病菌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宫颈上行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可降低感染风险。
淋病或衣原体感染未及时治疗时,病原体可沿生殖道黏膜扩散至盆腔。患者常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和性交痛,需通过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进行规范治疗。
人工流产、宫腔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屏障。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会导致细菌定植,表现为术后持续下腹疼痛伴发热,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阑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症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波及盆腔。此类继发感染往往起病急骤,需同时处理原发病灶,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探查和脓肿引流。
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局部防御能力。患者易发生反复感染,需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增强体质。
急性盆腔炎患者需卧床休息,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裤。出现持续高热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不孕等后遗症。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盆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