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干出血的危险期主要集中在发病后72小时内,第3-7天为继发性损伤高峰期,1-2周内仍需密切监测。危险程度与出血量、部位及并发症相关,需重点关注脑水肿加重、呼吸循环衰竭、再出血等风险。1、急性期风险:发病后24-72小时为最危险阶段。脑干作为生命中枢,出血直接压迫延髓呼吸心跳中枢,易突发呼吸骤停。此阶段死亡率高达50%,需在ICU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维持通气。2、水肿高峰期:第3-7天脑组织水肿达到峰值。血肿周围细胞毒性水肿与血管源性水肿叠加,可能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双侧瞳孔不等大,需紧急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或实施去骨瓣减压术。3、再出血风险:出血后1周内血管痉挛缓解期易发生再出血。高血压控制不佳是主要诱因,收缩压需维持在120-140mmHg。尼莫地平可预防脑血管痉挛,但需警惕血压波动导致血肿扩大。4、多器官衰竭:第2周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深静脉血栓,需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低分子肝素。出现脓毒血症时可能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长期预后:2周后进入恢复期评估阶段。存活患者需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遗留吞咽障碍者需鼻饲营养支持,肢体瘫痪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脑干微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