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干出血危险期通常为14-21天,具体时间与出血量、并发症及个体差异相关,急性期1-3天、进展期4-14天、恢复期15天以后是临床观察的关键阶段。
发病后72小时内为最危险阶段,脑干水肿和再出血风险高。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骤停、中枢性高热等症状,需在ICU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第4-1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易发生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此阶段需密切监测颅内压,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控制脑水肿,同时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15天后进入恢复期,但仍有迟发性脑积水风险。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等后遗症,需通过吞咽造影评估功能,开展床边康复训练。
出血量超过5ml或累及桥脑者危险期延长,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恢复较慢。CT复查显示血肿吸收速度直接影响预后,部分病例需2-3个月才能度过危险期。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氧饱和度、血压波动是重要观察指标。每日需进行脑干反射测试,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异常变化提示病情恶化。
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情绪激动引发血压波动。恢复期可逐步尝试被动关节活动,饮食从鼻饲过渡到糊状食物,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和发音练习,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吸收情况。出现突发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