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衡是排气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肝病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药物治疗、控制蛋白质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方式改善症状。
减少豆类、洋葱等高产气食物的摄入,增加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如蒸鱼、燕麦粥。肝病患者胆汁分泌不足时,高脂食物会加重腹胀症状,每日可少量多餐5-6次,烹饪方式以煮炖为主。
选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制剂,持续补充4周以上。肝功能减退时肠道有害菌过度繁殖,适当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菌群平衡,减少氨类有害物质产生。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门冬氨酸鸟氨酸等保肝药物。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门脉高压性肠病,需配合使用盐酸小檗碱片控制肠内细菌过度生长。
失代偿期肝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控制在0.5-0.8g/kg,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鸡蛋清等优质蛋白。血氨升高时需暂时限制蛋白摄入,同时监测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每3个月检查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超声检查门静脉宽度。当出现持续腹胀合并蜘蛛痣、肝掌等体征时,需立即排查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肝病患者日常可进行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中增加南瓜、小米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若排气伴随柏油样便或意识改变,需急诊排除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晨起空腹饮用300ml温水刺激肠蠕动,避免长期使用通便药物造成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