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骨转移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活动受限等症状。
乳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骨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脊柱、骨盆或长骨。初期表现为间歇性钝痛,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转为持续性剧痛。疼痛可能与肿瘤细胞刺激骨膜、释放炎症因子或微小骨折有关。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骨质破坏导致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常见于承重骨如椎体、股骨。骨折前可能出现局部压痛或活动时异响。X线检查可见溶骨性破坏或成骨性改变。需通过内固定手术或椎体成形术稳定骨折,同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
肿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钙释放,引发血钙升高。表现为口渴多尿、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或肾功能衰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联合降钙素、双膦酸盐是主要治疗手段,需密切监测血钙水平。
椎体转移灶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MRI可明确压迫部位。需紧急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或放射治疗,配合地塞米松减轻水肿。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
骨转移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日常活动能力逐渐下降。髋关节转移表现为跛行,脊柱转移影响弯腰转身。物理治疗包括水疗、关节活动度训练,使用助行器减轻骨骼负荷。疼痛控制是改善活动能力的前提。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需保证每日1000-1200mg钙和400-800IU维生素D摄入,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肿瘤标志物,出现新发骨痛或神经症状需立即就诊。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如地诺单抗可有效控制骨转移进展,五年生存率可达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