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二型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代谢手术、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二型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缺陷、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1、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是基础治疗手段,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每日主食中杂粮占比不低于1/3,严格控制精制糖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能抑制肝糖输出并改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但需警惕低血糖风险。SGLT-2抑制剂如恩格列净可促进尿糖排泄,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3、胰岛素治疗:当口服药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时,需启动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可控制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用于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治疗需配合规范的注射技术教育和血糖监测方案。4、代谢手术:对于BMI≥32.5kg/m²且血糖控制不佳者,可考虑胃旁路术或袖状胃切除术。术后需终身营养监测,预防维生素缺乏和倾倒综合征。手术可使60%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但需严格筛选适应证。5、血糖监测:采用指尖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可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监测数据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理想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