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炎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与专项检查,常用方法包括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病原学检测、血液生化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核心诊断手段。脑脊液压力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炎症反应,蛋白含量增高反映血脑屏障破坏。化脓性脑炎可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脑脊液葡萄糖水平降低常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感染。
头颅MRI对早期脑实质病变敏感度优于CT,可显示颞叶、额叶等区域的异常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能发现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CT适用于排除出血或占位性病变,对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观察到颞叶低密度灶。
约80%患者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严重者可见周期性复合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特征性表现为颞区周期性尖慢复合波。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脑脊液PCR技术可快速检测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DNA/RNA。宏基因组测序对罕见病原体有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需对比急性期与恢复期滴度变化,脑脊液培养适用于细菌性感染确诊。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伴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电解质紊乱常见于重症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脑炎。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鉴别抗NMDAR脑炎等有重要意义。
确诊脑炎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急性期应每日监测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恢复期建议逐步进行认知功能训练,饮食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鱼类、鸡蛋、深色蔬菜。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疲劳。居家护理需关注体温变化与精神行为异常,定期复查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