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栗子,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和搭配方式。血糖生成指数、膳食纤维含量、碳水化合物比例、微量元素补充、血糖监测是核心考量因素。
栗子属于中低升糖指数食物GI值约60,相比精制米面更利于血糖平稳。其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特性可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但单次食用量建议控制在6-8颗约30g。
每100g栗子含5g膳食纤维,高于普通谷物。水溶性纤维在肠道形成凝胶层延缓糖分吸收,同时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食用时建议保留内皮以最大化纤维摄入。
10颗中等栗子约50g相当于15g碳水化合物,需计入全天主食配额。推荐替代部分精制主食,采用"栗子+杂粮"的混合主食模式,降低整体餐后血糖负荷。
栗子富含维生素B族和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天然抗氧化成分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但需注意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
食用后2小时应检测血糖变化,个体对栗子的血糖反应存在差异。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可能出现腹胀,建议采用蒸煮方式破坏抗营养因子。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蛋白质占比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50%的营养结构。建议选择清蒸栗子替代糖炒制品,搭配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食用。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有助于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出现持续高血糖或胃肠不适时应咨询营养师调整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