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胃癌好发部位包括贲门部、胃体部、胃窦部、幽门部及胃小弯侧,其中胃窦部发病率最高。
贲门部位于食管与胃连接处,此处黏膜皱襞较薄,易受胃酸反流刺激。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Barrett食管,进而增加癌变风险。典型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胸骨后疼痛,内镜检查可见局部黏膜糜烂或溃疡。
胃体部占胃的大部分区域,黏膜腺体丰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此区域易发生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病理特征为胃腺体减少伴假幽门腺增生,常见于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者。
胃窦部是胃癌最高发区域,约占全部病例的50%。此处胃酸浓度较高且食物滞留时间长,易受亚硝胺等致癌物影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进展期可见皮革胃或梗阻症状。
幽门部连接胃与十二指肠,肌肉收缩频繁易造成机械损伤。反复幽门梗阻可导致黏膜增生异常,X线造影可见鸟嘴样狭窄。该区域肿瘤易侵犯胰腺,手术需联合Whipple术式。
胃小弯侧黏膜血供相对较差,溃疡愈合缓慢易恶变。该区域淋巴回流至贲门淋巴结,转移较早。内镜下可见不规则溃疡边缘伴周围黏膜中断,活检需多点取材。
胃癌高风险人群应每年进行胃镜检查,重点关注胃窦与贲门部。日常需控制腌制食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和硒元素。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定期监测胃蛋白酶原比值。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或黑便时应及时消化科就诊,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