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多次流产可能导致不孕,影响因素包括子宫内膜损伤、炎症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及心理压力。
反复流产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宫腔粘连或内膜变薄,影响胚胎着床。需通过宫腔镜检查评估内膜状态,轻度损伤可通过雌激素治疗促进内膜修复,严重粘连需行宫腔镜分离手术。
流产操作可能引发输卵管炎或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感染可能与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感染等有关,表现为下腹痛、异常分泌物。急性期需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慢性阻塞需腹腔镜疏通。
多次流产可能打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稀发、排卵障碍,可通过氯米芬促排卵或黄体酮补充治疗,配合基础体温监测调整方案。
流产可能激活抗磷脂抗体、NK细胞等免疫异常,引发胚胎排斥反应。需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封闭抗体等指标,免疫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泼尼松等药物调节,严重者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
流产创伤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通过心理量表评估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压力。团体心理辅导结合正念训练可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必要时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
建议流产后女性备孕前进行系统评估,包括激素六项、输卵管造影、宫腔镜及免疫筛查。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如补充叶酸、维生素E,适度进行瑜伽或快走改善盆腔循环,监测排卵周期提高受孕几率。若尝试自然受孕6个月未果,应及时就诊生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