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放疗常见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疲劳、乳腺组织变化、淋巴水肿和心肺功能影响,可通过局部护理、适度活动、穿戴压力衣等进行缓解。
放疗区域可能出现红肿、干燥、脱屑或瘙痒,部分患者发展为放射性皮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性保湿剂如凡士林,避免阳光直射和摩擦衣物。皮肤破溃时需就医处理,合并感染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放疗中后期常见持续疲惫感,与机体修复消耗能量有关。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温和运动如散步,分段休息不超过1小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避免咖啡因影响睡眠质量。
乳房可能变硬、萎缩或出现纤维化,部分患者有持续性胀痛。放疗结束后6个月乳房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疼痛明显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术后放疗者需关注假体是否发生包膜挛缩。
同侧上肢肿胀多发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放疗患者。每日抬高肢体20分钟,穿戴二级压力袖套,避免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专业淋巴引流按摩每周2次,肿胀加重需排查深静脉血栓。
左侧乳腺癌放疗可能累及心脏和左肺下叶,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或干咳。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肺功能,出现呼吸困难需排除放射性肺炎。长期随访建议每年胸部CT检查。
放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每日饮用1500ml水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可进行瑜伽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穿着全棉宽松内衣减少摩擦。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持续淋巴水肿患者需终身穿戴压力衣,出现放射性肺炎症状时及时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吸烟患者必须戒烟以降低肺损伤风险,保持体重指数在18-24之间减轻心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