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等方式控制症状,但根治需结合诱因管理。急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药物或食物等因素诱发,多数病例在消除诱因后可完全缓解。
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物质,以及海鲜、坚果等食物。过敏原检测有助于针对性规避,必要时可进行脱敏治疗。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可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重症患者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慢性反复发作可考虑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约30%急性荨麻疹与病毒感染相关。EB病毒、链球菌等感染需对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消除感染源后症状多自行消退。
寒冷性荨麻疹需注意保暖,胆碱能性荨麻疹应避免剧烈运动。压力、日光等物理刺激诱发的类型需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防晒霜。
反复发作患者可能存在Th1/Th2细胞失衡,益生菌补充、维生素D调节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严重自身免疫性荨麻疹需进行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已知过敏食物。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发作期可冷敷患处缓解瘙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饮食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6周内痊愈,但需警惕进展为慢性荨麻疹的可能,持续症状超过6周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