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晚期可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姑息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乳腺癌晚期通常由肿瘤转移、激素受体异常、HER2基因扩增、BRCA基因突变、长期未规范治疗等原因引起。
化疗是晚期乳腺癌的基础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等。化疗能抑制癌细胞扩散,缓解疼痛等症状,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化疗方案需根据分子分型调整,三阴性乳腺癌对铂类化疗更敏感。
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能延长生存期。CDK4/6抑制剂如哌柏西利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与内分泌治疗联用可延缓耐药。靶向治疗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
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PD-L1阳性三阴性乳腺癌,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免疫治疗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肿瘤突变负荷高的患者获益更明显,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可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等。内分泌治疗需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骨转移患者需联用双膦酸盐预防骨相关事件。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潮热、关节疼痛等更年期样症状。
骨转移患者可接受锶-89核素治疗或局部放疗缓解疼痛。恶性胸腔积液需行胸腔穿刺引流,腹腔转移可考虑腹腔热灌注化疗。疼痛管理遵循三阶梯原则,终末期患者需重视心理疏导和营养支持。
晚期乳腺癌需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规范治疗下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出现新发骨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