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剖腹产刀口硬块可能由瘢痕组织增生、线结反应、局部血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热敷、瘢痕软化治疗、物理治疗、药物干预、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
术后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可形成硬结,属于正常修复过程。早期表现为切口发红发硬,随时间推移逐渐软化。哺乳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症状。日常可用硅酮敷料加压,避免反复摩擦刺激。
部分人群对缝合线产生排斥反应,形成包裹性硬结。可能与聚乙醇酸等可吸收线材质有关,伴有无菌性炎症时需超声检查确诊。轻度反应可观察自愈,持续不消者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
术中止血不彻底形成的皮下血肿逐渐纤维化,触诊有边界清晰肿块。产后三个月内可通过微波理疗促进吸收,配合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血液循环。
肥胖产妇脂肪层较厚易出现液化坏死,继发感染时硬块伴压痛渗液。需取分泌物培养,轻度感染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拆线引流。预防需控制孕前体重指数。
腹膜层或肌肉层愈合异常导致硬块,活动时牵扯痛明显。与术后早期活动不足有关,建议每日腹式呼吸训练。顽固性粘连需行腹腔镜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
术后6周起每日热敷15分钟,配合维生素E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三个月内避免卷腹运动,选择低强度瑜伽促进瘢痕软化。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锌元素摄入,如鱼类、牡蛎等。硬块持续增大、破溃流脓或伴发热需及时复查,排除缝线肉芽肿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