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剖腹产麻醉针通常打在腰椎间隙的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具体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穿刺部位选择腰椎第2-5间隙,通过穿刺针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持续注入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该方式可保留产妇意识,麻醉平面可控性强,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或需术后镇痛的情况。
在腰椎第3-4或4-5间隙穿刺,将局麻药如布比卡因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起效快且肌松效果好,但作用时间有限,多用于计划性剖宫产。可能伴随低血压、头痛等并发症。
结合腰麻的快速起效与硬膜外麻醉的可延续性,先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药物如布比卡因,再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该技术能精准控制麻醉平面,减少用药总量。
操作时要求产妇侧卧屈膝或坐位,通过触摸髂嵴连线确定第4腰椎棘突作为解剖标志。穿刺需避开脊髓圆锥成人终止于L1-L2水平,在L3以下间隙进针可避免神经损伤。
对于肥胖、脊柱畸形或急诊产妇,可能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椎管内麻醉,可考虑全身麻醉。穿刺后需监测血压、血氧及胎心变化。
术后建议早期床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24小时内禁食固体食物,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下肢麻木,需预防跌倒。哺乳不受椎管内麻醉影响,但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评估新生儿呼吸状况。伤口护理需保持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或红肿。建议术后6周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如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