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剖腹产后发烧可能由术后感染、乳汁淤积、泌尿系统感染、药物反应、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排空乳汁、调整用药、抗凝治疗等方式缓解。
剖腹产手术创面或子宫内膜炎是常见感染源,可能与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体温超过38℃、切口红肿渗液、下腹压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分泌物培养,根据结果选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
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滞留引发乳腺炎,常见于产后3-4天。表现为乳房胀痛伴局部硬结、皮肤发红,体温多波动在37.5-38.5℃。可通过热敷按摩、定时排空乳汁缓解,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
导尿管留置或排尿不畅易引发尿路感染,多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保持会阴清洁,增加饮水量,严重时可服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药物。
术后使用的缩宫素、镇痛泵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体温多在37.8℃左右且无其他感染征象。需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通常停药后24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
产后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可能伴随患肢肿胀疼痛。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剖腹产术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伤口干燥清洁,穿着宽松哺乳衣避免压迫乳房。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鲫鱼汤、小米粥,适量补充维生素C。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或寒战、脓性恶露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凯格尔训练促进盆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