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孩子积食可通过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口臭、大便异常、睡眠不安、舌苔厚腻、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情绪烦躁、呕吐等10种症状判断。积食多因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运动不足、喂养方式错误、病后失调等因素引起,需结合饮食调整、推拿按摩、药物干预、作息管理、医疗检查等方式处理。
积食患儿常表现为进食量骤减或抗拒进食,进食后易出现饱胀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需减少高脂肪难消化食物摄入,适当食用山楂、麦芽等助消化食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中成药。
腹部膨隆伴叩诊鼓音是典型表现,疼痛多呈阵发性脐周绞痛。可尝试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避免豆类、薯类等产气食物。若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呕吐发热,需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食物滞留消化道发酵会产生酸腐味口气,舌面常附着黄白色苔膜。建议晨起淡盐水漱口,饮用陈皮水改善消化功能,持续口臭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表现为便秘(3天以上未排便)或腹泻(稀便含未消化食物残渣),粪便多有恶臭。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配合揉按天枢穴,腹泻严重时需口服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夜间频繁翻身、磨牙或突然哭闹,与胃不和则卧不安相关。晚餐应控制在睡前3小时,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严重者可用茯苓、酸枣仁等安神药材煮水饮用。
舌体中部出现白厚或黄腻苔垢,反映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可用消毒纱布蘸温水轻拭舌苔,饮食避免冷饮甜食,湿热体质者可配合藿香正气液调理。
积食内热易诱发反复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表现为咽喉红肿、咳嗽痰多。需控制夜间进食量,发作期间食用白萝卜、梨子等清热化痰食物,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长期积食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标准。应定期监测生长曲线,保证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及微量元素水平。
因腹胀不适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改变。避免餐中训斥孩子,可通过捏脊疗法舒缓情绪,配合甘麦大枣汤宁心安神。
晨起或进食后出现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含酸腐食物残渣。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等流质,呕吐剧烈需静脉补液防止脱水,排除先天性幽门肥厚等器质性疾病。
预防积食需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餐七分饱,食物粗细搭配并充分咀嚼。每日保证适量运动如散步、跳绳促进胃肠蠕动,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婴幼儿建议采用分段喂养,学龄儿童忌边吃边玩。定期观察舌象、二便等变化,持续3天以上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警示表现,需及时儿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中医调理可配合健脾消食贴敷神阙穴,或定期进行小儿推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