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退烧药。退烧药主要用于缓解不适,而非单纯降低体温,需结合孩子精神状态综合判断。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儿童腋温超过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退烧药。体温并非唯一指标,若孩子出现烦躁、哭闹、食欲下降等表现,即使体温未达38.5℃也可用药。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37.3-38℃为低热,建议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38.1-38.9℃中热时,若孩子精神萎靡需服用退烧药。39℃以上高热容易引发惊厥,应及时用药并就医排查病因。注意退烧药间隔时间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可在38℃时提前用药。慢性病患儿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标准。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未降或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需警惕川崎病、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可能。
退烧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多饮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避免酒精擦浴、冰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观察孩子尿量、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记录体温变化曲线。体温下降后仍要监测48小时,防止反复发热。退烧药仅对症治疗,持续发热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超时需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