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腹股沟疝气确诊后建议尽早手术干预。拖延治疗可能引发嵌顿或绞窄性肠管等严重并发症,理想手术时机通常在确诊后1-3个月内完成。
腹股沟疝属于渐进性发展的体壁缺损,非自愈性疾病。临床建议在确诊后2-4周完成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后即可安排修补术。此阶段疝囊体积较小,周围肌肉组织弹性良好,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可控制在1%以下。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存在慢性咳嗽的患者,更需提前至1个月内手术。
超过半年未治疗的疝气可能出现三种恶化趋势:疝环直径持续扩大导致修补难度增加;腹腔内容物反复脱出易形成粘连;突发嵌顿风险随病程延长每年递增7%-12%。60岁以上患者延误手术时,急诊手术比例上升至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择期手术的3倍。合并前列腺增生、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者需优先处理原发病。
婴幼儿脐疝多数在2岁前自愈,但腹股沟疝需在6月龄后尽早手术。妊娠期疝气如无嵌顿可延期至产后处理,但需佩戴专用疝气带保护。心肺功能不全者需经内科优化治疗后再评估,采用局部麻醉的Lichtenstein术式更为安全。恶性肿瘤患者需综合评估预期生存期,必要时采用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
术后三个月内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使用腹带支撑可降低复发风险。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慢性咳嗽患者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复发疝二次手术建议选择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需由经验丰富的疝外科医师操作。定期随访应持续至术后2年,重点观察补片排斥反应与局部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