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低压(舒张压)持续超过100毫米汞柱属于危险范围,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血压由收缩压和舒张压组成,舒张压反映心脏舒张时血管承受的压力。正常舒张压应低于80毫米汞柱,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90毫米汞柱以上属于高血压范畴。长期舒张压偏高会加速动脉硬化,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舒张压升高的常见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病理性因素可能与肾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相关。
90-99毫米汞柱为1级高血压,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100-109毫米汞柱为2级高血压,需结合药物干预;110毫米汞柱以上属于3级高血压,需紧急医疗处置。舒张压突然升至120毫米汞柱以上可能提示高血压危象,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芹菜、菠菜等富钾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肥胖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药物治疗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血压需选择早晨起床后、服药前等固定时段,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咖啡因和吸烟干扰。建议配备家用电子血压计,记录每周血压变化趋势。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舒张压仍持续高于95毫米汞柱,或出现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肾功能等专科检查。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将舒张压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以降低靶器官损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