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伤口化脓多数情况下不会自己好转,需要及时处理。化脓是伤口感染的表现,通常由细菌侵入引起,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感染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伤口化脓主要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当伤口未得到适当清洁和保护时,细菌容易在伤口表面或深层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脓液形成。此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伤口处理不当或卫生条件差也可能增加化脓的风险。
对于已经化脓的伤口,首先需要彻底清洁伤口,去除脓液和坏死组织。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进行冲洗,必要时由医生进行清创手术。清洁后,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膏或敷料覆盖伤口,防止二次感染。若感染较重,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预防伤口化脓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和保持伤口清洁。受伤后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随后使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疼痛或渗出液增多,应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伤口愈合有积极影响。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鱼类、鸡蛋、柑橘类水果和坚果。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撕裂。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洁身体和居住环境,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若伤口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