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献血时会进行艾滋病检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献血前必须进行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传染病的筛查,以确保血液安全。检测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核酸检测等高灵敏度方法,能够有效发现潜在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献血前的健康征询环节,工作人员会询问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近期是否有高危行为等。初步筛选后,血液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等。若检测结果呈阳性,血液将被废弃,献血者也会收到通知并建议进一步检查。
艾滋病检测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存在“窗口期”问题。窗口期是指感染病毒后到检测方法能够检出病毒标志物的时间,通常为2-4周。在此期间,即使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也可能呈阴性。因此,献血者应自觉遵守献血间隔期,避免在窗口期内献血。
献血者应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主动告知近期是否有高危行为或不适症状。若献血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知血站。同时,献血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等。适量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献血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