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皮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或紫色斑丘疹,皮疹形态多样,常见于躯干、面部和四肢,可能伴有瘙痒或脱屑。艾滋病相关皮疹在急性感染期和免疫缺陷期表现不同,典型形态包括弥漫性红斑、紫红色丘疹、疱疹样皮损、卡波西肉瘤样病变和顽固性皮肤干燥五种主要类型。
急性HIV感染期最常见的皮疹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出现大片粉红色至暗红色斑疹,直径约0.5-1厘米,可融合成片。皮疹表面平滑无鳞屑,按压可褪色,通常不伴明显瘙痒。这种皮疹多在感染后2-4周出现,持续1-3周自行消退。
免疫抑制阶段特征性表现为直径2-5毫米的紫红色坚实丘疹,好发于头面部、躯干和上肢。皮疹中央可能出现坏死性凹陷,边缘呈锯齿状。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这种皮疹对局部激素治疗反应较差。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疱液初期清亮后变浑浊,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常见于口周、生殖器和肛周区域,多由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皮损疼痛明显,易继发细菌感染。
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尤其以四肢伸侧为著。皮肤表面可见细碎白色鳞屑,伴有明显瘙痒。常规保湿剂效果有限,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改善免疫功能。
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紫红色或棕褐色斑块、结节,初期为针尖大小后期可增大至硬币大小。皮损多先出现于下肢远端,后向近心端发展。这种血管源性肿瘤是艾滋病定义性机会性感染之一。
艾滋病患者出现皮疹时应记录皮损形态、分布及伴随症状,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护产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E有助于皮肤修复,适度晒太阳可改善银屑病样皮损。任何新发皮疹均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皮疹变化可能反映疾病进展或药物副作用,需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