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胃糜烂严重时确实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但并非所有胃糜烂都会发展为癌症。胃糜烂是指胃黏膜表面出现浅表性损伤,通常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相关。如果胃糜烂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且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可能会增加癌变的风险。
胃糜烂的癌变过程通常经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阶段,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且与个体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治疗情况等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胃糜烂,可以有效降低癌变风险。
针对胃糜烂的治疗,建议从生活方式和医学干预两方面入手。生活方式上,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饮食,减少精神压力。医学干预方面,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
对于已经出现胃糜烂的患者,建议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善。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胃黏膜修复。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