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症状出现时间因人而异,多数患者在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
约50%-70%的感染者在病毒侵入后2-4周会出现类似流感的急性期症状,表现为持续1-2周的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皮疹或肌肉关节疼痛。此时血液中病毒载量极高,但抗体检测可能呈阴性,需通过核酸检测确诊。急性期症状通常自行缓解,患者进入长达数年的无症状期。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平均经历8-10年无症状期,此时免疫系统缓慢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无其他特异性表现。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评估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
当CD4细胞计数降至200个/μL以下时进入艾滋病期,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等消耗性症状,并可能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机会性感染,或出现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肢体瘫痪或视力障碍。
确诊感染后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和未消毒乳制品。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维持规律作息。严格使用安全套防止病毒传播,定期复查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心理支持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