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携带者目前无法完全康复,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病情。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需终身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
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症状期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但无明显症状,艾滋病期则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CD4+T淋巴细胞数量逐步恢复,患者寿命接近正常人水平。
当前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联合使用三种抗病毒药物。常见方案包含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组合。坚持治疗可使病毒载量在3-6个月内显著下降,免疫功能逐渐重建,有效预防机会性感染。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生冷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保持积极心态,通过心理咨询缓解压力。
艾滋病携带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或瑜伽。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为主,多食用鱼类、豆制品和新鲜蔬果。避免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患者可维持长期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