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感染HIV初期症状通常持续1-2周,部分人群可能无明显表现。急性期症状与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由病毒快速复制引发免疫反应所致。
约50%-90%的感染者会在病毒侵入后2-4周出现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常见症状为持续低热(38℃以上)、夜间盗汗、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口腔或生殖器黏膜可能出现溃疡。颈部、腋窝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具有对称性且触痛明显。这些症状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即可缓解,但病毒仍在体内持续复制。
急性期症状消退后进入临床潜伏期,此阶段可持续2-15年不等。期间虽无显著症状,但CD4+T淋巴细胞会逐渐减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且累及两处以上非腹股沟部位。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免疫功能评估对监测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个体免疫状态差异直接影响症状持续时间。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可能延长急性期症状。青少年感染者症状持续时间通常短于中老年群体。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显著缩短症状期并延缓疾病进展。
确诊后需立即启动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常用方案包含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多替拉韦等药物组合。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与维生素,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生食与未灭菌乳制品,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心理支持对缓解疾病焦虑具有积极作用,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感染者互助小组获得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