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站立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五个方面。
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站立训练通过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概率。定期进行站立训练可维持血管弹性,改善局部组织供氧,降低压疮发生率。训练时需使用专业站立架或支具,由康复师指导逐步增加角度和时间。
脊髓损伤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继发性损害。站立状态可对骨骼施加垂直应力,刺激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流失。同时能牵拉跟腱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防止足下垂和髋关节屈曲畸形。训练需配合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每周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
直立姿势激活躯干抗重力肌群,包括竖脊肌、腹肌和盆底肌。部分不完全性损伤患者通过站立训练可诱发残存肌纤维代偿性增生,改善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初期需采用倾斜床逐步适应,后期可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增强效果。肌肉力量提升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
恢复直立体位能重建空间感知,改善因长期卧位导致的方位错觉。与护理人员平视交流可增强社会参与感,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建议在站立训练中融入社交活动或娱乐项目,如站立位桌面游戏等。心理状态改善对疼痛耐受力和康复依从性有显著提升。
站立能力直接影响如厕、更衣等日常生活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可使部分患者实现短时无辅助站立,为使用站立式轮椅创造条件。长期坚持能改善消化功能和呼吸效率,减少泌尿系感染频次。建议家属参与训练过程,改造居家环境便于转移和站立活动。
脊髓损伤患者的站立训练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初期从15°倾斜开始,每周增加5-10°直至90°直立。训练前后需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配合高钙饮食和维生素D补充剂预防骨质疏松,每日保证800-1000毫克钙摄入。水中站立训练能减轻关节负荷,适合早期康复阶段。建议选择防滑鞋和弹性绷带保护下肢,训练后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建立训练日志记录站立时长和身体反应,定期复查骨密度和关节活动度。心理支持小组和病友交流有助于维持训练动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康复团队指导。